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文化 > 文学艺术

我的阅兵观看史

来源:自创 作者:刘大虎 发布时间:2025-09-18 文字大小: |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那天,我下井了,没能看成直播。下班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看重播。看完之后我心潮澎湃,豪情满怀,激动的心久久难以平静。这不是我第一次看阅兵了,我的阅兵观看史要追溯到41年前。

  那是1984年的国庆节,我随父亲回到老家。父亲说:“咱今天看大阅兵。”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没有手机,要想看阅兵,只有看电视,而电视的普及率也不高。事实上,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收音机收听阅兵的。村里队长家有一台14寸的彩电,我和父亲早早就到了。来的人太多,院子里挤得水泄不通,小孩子没有资格坐凳子,有的搬两块儿砖,有的干脆直接席地而坐。阅兵开始了,原本喧闹的院子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大家都直直地看着那台电视机。不得不说,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震撼,这个词语的含义也在那一刻变得具象化了。分列式徒步方队,无论是横看、竖看,还是斜看,列队都是一条线。几百人的队伍,步伐一致,整齐如一。我的眼睛瞪得滴溜儿圆,盯着电视屏幕,一秒钟也不舍得挪开。“三段式”劈枪动作(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干脆利落,威风凛凛。队长是民兵连长,嘴里啧啧称赞道:“看看咱们解放军的列队,看看这正步踢的,天兵天将,也不过如此了。”后来,他在组织民兵训练时,也有意模仿阅兵的动作。我和小伙伴们还有幸观看过村里的“阅兵”呢。四姑是女民兵,我还记得小时候看到过一张她背着枪的黑白照片。嘘!我还偷偷摸过她的枪呢!电视中载着各种型号导弹的运输车依次从天安门广场缓缓驶过,人们都鼓掌欢呼。年幼的我军事知识一片空白,还不知道导弹、核导弹对于我们国家意味着什么。但透过那小小的、还带着点小雪花有些模糊的电视屏幕,我能感受到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扑面而来。

  第一次观看阅兵仪式已过去40余年了,虽然画面在脑海中已经有点儿模糊了,但是回想起来,我清晰地认识到那是我人生中接受的一次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对我心灵的洗礼。受阅将士的精神风貌刻在心中,如同一粒种子,一旦种下,总要开花结果。上高中军训时,按照教官的要求,我练得很认真,把自己看做是一名即将受阅的士兵。军训结束,队列汇演那天,下雨了。校长征求学生们的意见,是否要取消汇演,我们一致要求冒雨进行。任雨水浇透了我们的头发和胸背,任脚下的泥水飞溅我们的裤腿,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掉队。

  在此之后,每一次阅兵我都没有错过,逢阅必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观看阅兵我都有所感悟,也渐渐地学会从解说词中捕捉相关的历史军事知识,不仅达到最佳的观看效果,还更深一步地理解阅兵的内涵。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从不同的平台观看了许多阅兵花絮,以及阅兵结束后对阅兵的各种解读。这四十年来一路观看下来,我见证了阅兵观看方式从最初的听看到现在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平台的立体观看,我不禁感慨时代的变迁,也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每次阅兵,不变的是解放军的英姿飒爽,威武雄壮,士气高昂,气吞万里如虎。什么是最美天团?看看阅兵就知道了。变迁的是展示的武器装备,一次比一次先进。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大上?看看阅兵就知道了。而今年阅兵,女民兵方队,也是让人们眼前一亮,太漂亮了!网友们一致评论:又美又飒!什么是真正的女神?看看阅兵就知道了。最后一个压轴出场的是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解说词是这样描述的:“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什么是民族自信心?看看阅兵就知道了。在我大国重器面前,且让某些国家、某些图谋不轨的人去猜测、去惊恐、去反思吧。

  每一次阅兵,我们都不是妄自尊大,而是纪念,是铭记,是激励,是吹响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集结号,更是强国强军的宣言。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风云变幻的今天,我们有能力敢于亮剑,勇于亮剑,祖国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还是一首歌唱得好:“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

  每一次阅兵都是载入共和国史册的大事件,每一次收看都在我的心中烙下奋发图强的印记,激励着我不懈追求,走向我心中的诗与远方。

  (作者单位 杨河煤业)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