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生产 > 出彩郑煤人

煤海 “笔耕者” 郭子豪

来源:自创 作者:李伟花 发布时间:2025-11-13 文字大小: |

在煤炭行业,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头戴安全帽、身穿矿工服,穿梭于井下巷道与轰鸣设备间,用专业筑牢生产根基;他们手握笔杆、心怀热忱,以文字为犁,在煤海深处耕耘成长篇章。11 月 8 日,是全国第 26 个记者节,笔者走进告成煤矿,走近抽采队技术员郭子豪,感受这位 “煤海笔耕者” 用文字记录工作、以笔墨书写青春的责任与担当。

  2023 年 9 月,郑州工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的郭子豪,怀揣对煤炭事业的赤诚加入告成煤矿,成为综采队技术员。初入职场的青涩,让他对这份 “与煤共舞” 的工作充满好奇与敬畏。入职不久,一篇《我的煤矿初体验》成为他煤矿生涯的第一份文字印记。为写好文章,他跟着老师傅下井,细致记录液压支架运行轨迹,描摹师傅讲解技巧的专注神情,刻画井下矿灯闪烁与机械轰鸣的场景。这份用心,让他在 2025 年 6 月集团公司 “我为目标愿景作贡献” 征文中斩获二等奖,文章登上《郑州矿工》,也在他心中埋下 “以文字记录成长、以笔墨传递心声” 的种子。

  在综采队,下井是日常,文字则是他梳理工作、提升自我的 “秘密武器”。为吃透综采设备原理,他一边跟着师傅现场实操,一边利用休息时间研读专业书籍,更坚持将每一次下井见闻、设备检修要点、安全隐患排查心得写成笔记。“井下每一次实践都是财富,记录下来既能帮自己总结,也能为队里积累技术资料。” 郭子豪说。

  一次,综采工作面突发倒架,他主动请缨跟班作业。从清晨到深夜,他在井下奋战 8 小时,汗水浸透工装,煤尘沾满脸颊,双腿酸痛难忍。升井后,他顾不上休息,立刻整理出详细的技术总结,纳入队里技术档案,为后续同类问题处理提供参考。“那一刻我明白,文字不仅能记录故事,更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今年 9 月,因工作调整,郭子豪转入抽采队担任技术员。瓦斯抽采专业性强、安全责任重,对他而言是全新挑战。他制定系统学习计划:白天跟着技术骨干跑现场,熟悉钻孔流程、掌握抽采参数;夜晚研读《煤矿防突细则》等规范,梳理学习笔记。“抽采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参数、每一项措施都直接关系到井下安全生产,只有把技术学扎实,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 他始终这样提醒自己。

  学习过程中,郭子豪仍保持写稿习惯。现场技术难点、同事攻坚瞬间,都被他一一记录。这些文字帮他理清思路,让他在制定打钻专项措施时能精准提炼参数、明确安全要点。如今,他的多篇技术总结和新闻稿在集团媒体发表,既展现了一线团队攻坚克难的实干成效,也传递了矿工们奋勇争先的奋斗心声。“我们虽不是专业记者,但能用文字记录煤矿变化,讲述矿工故事。” 在郭子豪看来,技术员的笔,既要写技术方案,更要传递煤矿人的坚守。从综采队到抽采队,从职场新手到独当一面的技术员,文字始终陪伴他成长。

  今年记者节,郭子豪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煤海是我的战场,文字是我的武器,我会继续以笔为犁,用扎实工作和真诚文字,为郑煤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煤海深处有灯火,笔尖之下有乾坤。在告成煤矿,像郭子豪这样的 “煤海笔耕者” 还有很多。他们扎根一线,用文字记录煤矿变迁,书写矿工青春。他们不是记者,却有记者的敏锐与担当;身处基层,却用朴实文字传递动人力量。在这个记者节,向所有煤海 “笔耕者” 致敬 —— 感谢他们用文字为煤矿事业注入温暖,书写新时代煤炭行业的奋斗答卷。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