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反映抗美援朝谈判阶段电影《志愿军3:浴血和平》如期上映。电影表现令人耳目一新,剧情采用战场和谈判桌的两线斗争,真实回答了和平究竟是怎么来的。
75年前,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响了新中国第一次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史诗般的立国之战。在此场战役中,为了祖国的独立自主、繁荣富强,19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怀着对祖国的挚爱献出了宝贵生命。
1952年,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经过四次战役被我志愿军从鸭绿江边赶至三八线,看到取胜无望,美国人不得不和志愿军在谈判桌上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停战谈判。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李克农拿出《辛丑条约》签署现场照片,为谈判代表团工作人员鼓劲。
开战容易停战难,尤其是中美悬殊的国力对比,美军凭借在技术装备和海空火力上的绝对优势,谈判桌上心理颇为倨傲,仗着优势地位狮子大开口。谈判刚开始,美方代表就无理要求中朝军队在实际控制线基础上后撤几十公里,让出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发出否则就“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的赤裸裸的威胁。
影片中双方谈判桌上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战场上舍生忘死浴血交锋,中国代表团一开始就清醒认识到:只有打得赢,才能谈得成。只有战场上的胜利才能成为谈判桌赢得主动的底气。为此,我方代表针锋相对: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敌人在战场上也休想拿走。美国人提出的无耻要求遭到拒绝,便转身铤而走险发动新的战争冒险,而每次都会遭到志愿军在前线给予的迎头痛击。
1952年,美军再次发动了举世皆知的上甘岭战役企图夺取制高点,在战场上抢占筹码,从而在谈判桌上逼中方让步。为此,美军投入了巨量的兵力和火力,累计倾泻炮弹190万发,打出了著名的“范弗里特弹药量”,硬是把上甘岭山头削平了两米。就在攻取敌人最后一个碉堡时,由于火力太猛,我志愿军战士伤亡惨重,这时候一个年仅21岁的通讯员战士黄继光站了出来,拖着被打伤的躯体,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猛地扑向了吐着火舌的碉堡,死死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用生命为战友扫清了冲锋的道路……观看至此不禁泪如泉涌,现场一片唏嘘。
此战过后,美方再无牌可打,只得在1953年7月27日低下头签署了《朝鲜停战协议》,和平的曙光终于重现。
影片中停战谈判代表团中方人员坚定沉着、不卑不亢,他们同样是没有硝烟的谈判战场上的斗士。如果说志愿军战士展现的是不畏强敌的不屈精神,那么谈判代表展现的则是中国人民的骨气和定力。
最终,我们赢得了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平是靠谈判代表钢铁般的意志谈出来的,更是靠志愿军先烈们向死而生、浴血奋战打下来的。
正如影片结尾致敬所言:每一位在战场和谈判桌上为祖国奉献的英雄,都值得永远铭记。那份停战协议书上,凝结着无数志愿军英烈的鲜血;也书写下了谈判代表团不畏强权、据理力争、捍卫国家利益的顽强精神。
回望75年前的历史,我们的先辈们在极其劣势的条件下,凭着一腔热血硬是顶住了世界头号强敌的压力,迫使其在谈判桌上签字认输,这种血性和意志,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
《浴血和平》这部电影告诉世人,和平从来不会凭空而至,而是浴血奋战打出来的。而今中国,早已非昔日任人欺凌之中国。我们继承志愿军先烈遗志,正如他们豪言:“谈判可以,和平可以;但若敌人执迷不悟,我们奉陪到底。”时至今日,这股硬骨头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面对任何外部极限施压和围堵讹诈都绝不退缩!我们的立场从未改变: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作者单位 新郑煤电公司)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