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改革 > 通讯特写

从弃之不用到一热多用——告成煤矿余热回收项目周年成效纪实

来源:自创 作者:李伟花 发布时间:2025-11-04 文字大小: |

  “旧热焕新成锦绣,矿山绿意映朝阳。”在能源高效利用的时代命题下,告成煤矿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自空压机余热回收再利用项目投运一年多来,该矿实现了从热能浪费到“一热多用”的跨越式转变,不仅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更在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上迈出坚实步伐。

  

变废为宝:一场能源利用的革新

  

空压机作为煤矿生产不可或缺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过去,这些热能只能通过风冷系统排放到大气中,既造成能源浪费,又增加设备散热负担。2023年11月,告成煤矿敏锐捕捉到这一“隐形财富”,经过三个月的技术攻坚,2024年3月在南翼副井工业广场压风机房及空置锅炉房,搭建起一套完整的余热回收系统。

  “我们采用高效板式换热器,将空压机油循环产生的热能精准提取,并通过智能温控系统,让热水稳定输送至各个终端。”项目技术负责人王学锋介绍。这套系统就像一位“热能魔法师”,将原本被浪费的热能转化为42℃的洗浴热水,还能为井筒供暖,赋予了热能二次生命。

  

数据印证:真金白银的效益提升

  

一年的稳定运行,项目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财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南翼副井澡堂用电同比下降68%,井筒供暖费用节约近45万元;设备故障率从每月平均3次降至不足1次,维修成本节约超15万元。综合计算,项目实际年节约成本达23.6万元,超出预期18%。

  “余热回收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更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设备管理员王庭帅展示运行日志时说:“改造前,空压机常因高温报警,如今油温稳定在65℃左右,维护周期从每月一次延长到季度一次。”此外,项目每年减少碳排放约800吨,相当于种植4.3万棵成年树木,为矿区生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民生温度:从“不便”到“便捷”的转变

  

走进南翼副井职工澡堂,暖意扑面而来。“以前热水经常不够用,洗澡要赶时间,现在24小时都有稳定供应,水压足、温度合适!”刚升井的矿工韩晓龙说。澡堂管理员翻开记录:改造前每日实际供水量仅80立方米,如今200立方米的稳定供应,彻底解决了100余名职工的洗浴难题。

  冬季的井筒更见证了项目的显著成效。机电三队队长张建强指着监控屏幕感慨:“以前最怕接到夜班电话说井筒结冰,现在温度曲线稳稳当当,安全生产更有保障。”曾经,零下10℃的严寒常使井筒结冰,工人需冒着风险边凿冰边作业,安全隐患突出。而如今,智能温控系统将井筒温度牢牢维持在5℃以上,彻底消除了因结冰引发的坠井、设备卡阻等安全风险,为井下安全生产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温暖防线”。

  

未来展望:向“全链条利用”迈进

  

站在新的起点,告成煤矿并未满足于现有成绩,而是向着更广阔的节能空间发起挑战。技术团队透露,下一步计划加装太阳能辅助加热装置,构建“余热 + 新能源”的复合供能体系,进一步提升极端天气下的供热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项目将探索热能利用的更多可能性,拟将余热接入矿区食堂蒸饭、洗衣房烘干等场景,推动热能从“局部利用”向“全链条应用”升级。

  此外,煤矿还计划建立余热回收数据监测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分析设备运行效率与热能转化数据,实现精准调控与动态优化。“我们希望把余热回收项目打造成智能化、集约化的标杆工程,为传统能源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项目负责人孙朝宾满怀信心地表示。

  化“废”为宝启新程,向“绿”而行谱新篇。从“弃之不用”到“一热多用”,再到未来的“全链条利用”,告成煤矿空压机余热回收项目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随着更多节能降耗举措的落地生根,这座煤矿正以绿色为底色,以智慧为引擎,在低碳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