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8月15日清晨7时12分,告成煤矿主井绞车房的仪表盘指针刚划过91秒刻度,罐笼便稳稳停靠在井口。操作工韦飞飞和田雪霞盯着显示屏上新跳的数字笑着说:“你看这速度,改造前跑一趟得101秒,现在每提一罐笼就快出10秒,机器转得又稳又灵!”
这台经过“换心换骨”的提升系统,正用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打破着矿井过断层期的沉闷。尽管眼下受地质条件影响产量暂未拉满,但每趟缩短的10秒,已让百米井筒里回荡起新生的节奏。
春节“换心”:毫米级误差里的抢时战
大年初二凌晨三点,主井绞车房寒意逼人,党员郭江涛的额头却渗出汗珠。他趴在冰冷的轴承座上,塞尺在滚筒与主轴的缝隙间反复丈量:“再调0.02毫米,必须卡在0.05毫米以内!”这台25岁的主井提升机,正经历着核心“换心”手术——更换新型高强度合金滚筒。
作为矿井的命脉,主井提升机的旧滚筒筒壁已遍布裂纹,多次焊接难掩其老化隐患。“春节检修窗口仅72小时,初三早班前新滚筒必须转起来!”机电科长宋耀文的办公桌上,施工图密密麻麻,28道工序精确分配到小时。
挑战远超预期。新滚筒由4瓣拼接,单瓣重4吨,连同28吨主轴,总重40多吨。在有限空间内精准安装如同“茶杯里拼装机械表”。矿上特邀徐州华强机电专业队伍,与机电一队精兵联手,提前搭建工字钢平台、铺设轨道,吊装角度反复推演20余次。
大年初四吊装现场,寒风裹挟煤灰灌入。指挥孙朝宾紧盯现场:“吊臂抬3度,慢!稳住!”4台液压千斤顶同步发力,钢丝绳张力在屏幕跳动。滚筒与轴承座对接瞬间,激光测位仪红光稳稳落在0.05毫米刻度线——比头发丝还细的精度,创下郑州地区新纪录。
大年初六,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君带着慰问品来到绞车房。望着工人们冻红的脸颊和油污的工装,他动情道:“大家的坚守,就是矿山的平安。”这句话让电工张方眼眶发热,他曾许诺女儿的电影《哪吒》终究失约。
2月4日晚8点,操作手柄推动,新滚筒发出平稳轰鸣——工程比计划提前10小时完工。检测数据喜人:日均提升能力增6%,年可多运原煤2万吨,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筑牢根基。
五一“换骨”:372米井筒中的担当
4月27日晨光初现,三层吊架载着30名施工人员沉入372米深井筒。“顶层注意!拆第一节罐道卡子!”指令刺破清晨宁静,为期8天的罐道更换在五一假期的湿热中打响。
作为提升系统的“铁轨”,120根磨损的旧罐道制约速度且存在隐患。“假日生产缓,集中攻坚正当时。”宋耀文部署着更换时序。井筒内湿热如蒸笼,工装顷刻湿透。“双码吊篮”——关键的“空中作业平台”,需在井筒内精准穿梭,完成旧罐道拆除与新轨安装。5月3日,集团公司安监局长李卫峰深入现场,紧盯吊架钢丝绳固定点强调:“节日安全弦更需紧绷,每颗螺栓务必拧至规定扭矩!”现场随即实施“双保险”:每根新罐道须经技术骨干与安全员双人验收,数据存档。
5月2日夜,井口探照灯亮如白昼。第80根旧罐道吊出,废料堆旁的孟晓辉借光核对参数。“进度超75%,能提前一天半!”现场负责人王学峰难掩兴奋,脸上煤灰未及擦拭,笔记本上还记着轻型箕斗升级数据。
5月5日凌晨四点,最后一根新罐道螺栓拧紧。摘下安全帽,施工人员额头的勒痕与汗水交汇,笑容绽放——罐道晃动控制在0.8毫米内,提升速度由6米/秒提至6.5米/秒,单次循环时间缩短8%。更可喜的是,综合能耗降5%,年节电费80余万元。
红色引擎:党建引领创新路
两次攻坚,三组数据,丈量告成发展刻度:春节滚筒0.05毫米安装精度,五一罐道与箕斗升级提升效率14%,全年预计增运原煤7.4万吨。背后,“党建+技术创新”的红色引擎持续发力。
改造现场,“党员责任区”标牌醒目。滚筒更换关键期,机电矿长孙朝宾紧盯操作台,直至新系统完成百次空载试运行;罐道更换时,党员先锋队长王迪带队延长作业,连续48小时蹲守井筒。这种精神不仅啃下技术硬骨头,更催生中央泵房污水泵精益改善等创新成果,年节电14.8万度。
如今,主井绞车房显示屏上,运行参数平稳跳动:日提升量5000吨,设备完好率100%。孙朝宾指着墙上的“智能改造路线图”展望:“下一步启动智能提升系统改造,向‘无人值守’迈进。”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