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欢迎您!

登录OA | 协同办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文化 > 文学艺术

春风不改旧时波

来源:自创 作者:杨新勇 发布时间:2024-03-26 文字大小: |

大唐天宝三年,有位四朝元老上书朝廷欲告老还乡,回浙江老家颐养天年。他刚提交了辞职报告,玄宗皇帝的眼圈就红了。舍不得放他走的唐玄宗亲率太子和文武百官为他饯行,还送了他一大片地和房子,房子赐名千秋观,一定要让他风风光光衣锦还乡。


回到阔别50年的家乡,这位老人感慨万千,熟悉的家乡山家乡水,只是再不见家乡的那些旧人。看见有个小孩儿蹦蹦跳跳从眼前经过,老人用家乡话和他交谈,孩子歪着小脑袋看着这位老人,奇怪地问:您是从哪里来的呀?


老人家思绪万千,诗情从心头流淌来。《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位老人就是唐朝有诗狂之称的贺知章,被乡邻亲切称为“老贺头”。谁生下来就是老头?那还不是因为贺知章一出场就是老头的形象。


贺知章出生在唐高宗显庆四年,家乡越州永兴,也就是现在的浙江萧山,这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尽管他以聪明好学文辞俱佳成名已久,但直到36岁才考中进士,是武则天恢复科举后录取的第一位状元,也是浙江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状元。


贺知章一辈子经历了四个皇帝,在世人眼里老贺头的命真好。首先他是古代诗人里最长寿的一个,活了86岁,比南宋的陆游还多活一岁。


其次他的仕途一帆风顺,做了近50年的官。别人都是伴君如伴虎,他却一直都是皇帝面前的红人。退休时玄宗皇帝执手相送,成为诗坛上的千古佳话。


他的诗作也不多,流传下来的也就20首左右,却被后人称为诗狂,和诗仙、诗圣并成为唐诗巨擘。至于他的书法和好友草圣张旭齐名,张旭被人称为书癫,他被称为书狂,真是癫狂到了一起,他们和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这些已经够令人眼红的了,还有更令人羡慕的因为他朋友多,喝酒洒脱不羁,位列饮中八仙之首。大家都疑惑他的命为什么这样好,答案就三个字——会夸人。


会夸人不等于爱夸人,秘诀就在于一个“会”字。先看他是怎样夸一棵树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金有价玉无价。人老贺头这株柳树浑身上下是用玉装成的,那得多贵重呀!枝条都是绿色的丝绦,丝绦是啥?就是用丝线编制成的带子。丝啊,那得用多少丝线才能编织成这么多柳枝。还有叶子是用剪刀一点儿点儿裁出来的,剪成细细长长的柳叶,这得多细心花多大功夫才做成啊!老贺头笑眯眯地说:我不过是童心未泯,一时心血来潮,夸夸这颗柳树而已。他这么不小心的一夸就成了千古名句。


老贺头夸人更是一绝,夸过宰相张九龄,夸过一代名相李泌,夸过最高领导玄宗皇帝。


他最著名的一次夸人,发生在天宝元年,他到钟南山寻道访友,途中遇到一个气度不凡的中年人,只见他腰悬宝剑,目如寒星,仙风道骨。通过攀谈,对方得知他就是秘书监贺知章贺大人,就把自己的诗作拿出来,恭恭敬敬请他品鉴。


这首诗的开头就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气势,这用语,一般人谁能写得出来。他迫不及待地读完整首诗,看到左下角三个字落款,李太白。老贺头激动地拍着李白的肩膀,夸到:你这是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呐!走,我们喝酒去。从此李白谪仙人的名号就传开了。


话说那次喝酒,俩个人都没带钱,老贺头还把自己腰间佩戴的小金龟抵了酒钱,估计酒店主人一定连睡觉都会笑醒的。谈诗论文一顿酒,没有妨碍相差四十多岁的老贺头和李白成为忘年交。李白后来写到,《对酒忆贺监》:“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最终因为老贺头的举荐,李白做了翰林待诏,直到老贺头告老还乡,唐玄宗才把过于狂放不羁的李白赐金还乡,给足了老贺头面子。


在外漂泊数十年能在家乡终老天年,贺知章比起那些葬在异乡的人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回乡偶书第二首也许更能代表老贺头的心境吧。《回乡偶书·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人生易老世事沧桑,诗中所包含的那种感慨、惆怅以及淡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感伤,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当年我独自离开家乡,归来时已是儿孙满堂,常常想起年少时的时光,那时我挑着扁担走在弯弯曲曲的河边小路上,一头厚厚的书装满箩筐,母亲坐在另一头笑成了花儿的模样。而现在,只有门前镜湖水还在静静地流淌。一阵春风吹来,水波荡漾,依稀看见梳着牛角辫的小男孩儿咧着缺了两颗门牙的嘴巴笑啊笑,唯独不见了母亲亮亮的黑眼睛像星星般镶嵌在夜空上。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萧山农村,箩筐是一种盛莲藕担稻穗的常用农具,也可以担人。贺知章的母亲因受山川中的邪气得了瘴病不能行走,孝子贺知章用箩筐前担其母后担经书,挑行于乡间,家乡人称贺知章为“贺担僧”,称其母为“箩婆”。

  

一生在宦海顺风顺水的老贺头最终还是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那里有他母亲的坟茔,有家乡不变的山水。虽说老贺头到了暮年,但他仍愿意操着乡音和幼时一样,徜徉在家乡的怀抱中。虽然老人在回到家乡后一年就染病过世了,但他实现了一个游子叶落归根的夙愿。岁月更替,人生倏忽,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