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文化 > 文学艺术

二月二,龙抬头

来源:自创 作者:盛秀丽 发布时间:2024-03-19 文字大小: |

在我的家乡,似乎每一个月和日重合的日子都连着一个节日,如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其中除了正月正春节和五月五端午比较盛大隆重外,其它几个小节虽然不是人人参与,却也各有各的过法,别有意趣,如二月二,龙抬头。


在家乡人的观念里,龙是一种特别吉祥的神兽,不光房子的屋脊上安放有镇宅用的龙头,屋里墙上贴着龙在云雾中穿梭的画像,但凡家里有一个属龙的孩子,都会被家人寄予厚望,希望将来孩子能成龙成材,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事业。十二属相中,龙被称为大龙,蛇是小龙,马是一马三分龙,猪也是龙身体的一部分。总之,只要和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都能在龙身上找到影子。

  

惊蛰一过,万物勃发,龙也要从沉潜的深渊中直飞九天腾云播雨,护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传说中,二月二是龙飞天的日子,可哪个中国人不是一条龙?于是家家户户忙着在这一天剃头发、炒黄豆、摊煎饼,祈求一年的好运。

  

一大早,剃头匠老王便把他的剃头挑子支在了村子中央的空地上。挑子一头是一个小煤火炉,炉上坐一个搪瓷盆,盆里的水冒着热气;另一头是一把杨木椅子,杨木有弹性,椅子久坐不坏。一个帆布包,包里装着剪子、推子、刮胡子刀;一条尺把长、寸把宽的比刀布挂在树上,没有这条比刀布,刮胡子刀就磨不快。村里的娃娃一个个被娘提溜着来剃头了。先在搪瓷盆里把头发浸湿,然后围上一块黑得发亮的围子。老王一手把孩子的头往下按,一手拿着推子由耳根处从下往上剃。推子有些年头了,推起来咯吱咯吱响。头发拧到推子里了,孩子坐在椅子上吭吭叽叽哭起来,娘赶紧哄他“不哭不哭,回家娘给你炒黄豆吃。”于是孩子就不哭了,睁着泪眼,等着回家吃娘炒的黄豆。

  

黄豆头一天就拣好了,圆滚滚地,盛在红漆漆过的柳条筐里。娘把黄豆倒进锅里,拿一把高粱毛扎成的炊厨不停地拨拉过来拨拉过去。炒黄豆要用小火,一会锅热了,黄豆皮上开始出现黄褐色的焦块,有轻微的噼啪声从锅里传出,香气吸引着孩子站在灶边一步也不舍得离开。娘从锅里捻起一粒黄豆,吹一口,搁孩子嘴里,黄豆的热度烫着了孩子的舌尖,孩子紧着用上下牙一嗑,豆子焦香酥脆。娘把炒锅从火上端下来,放一边晾着,撑开孩子衣袋,抓一把豆装孩子兜里,孩子隔着衣袋一摸,热乎乎地,满足地出门和小伙伴分享去了。

  

娘挎起竹篮去麦地里挖荠菜。天气晴暖,麦子已经起身,远望去,大片大片的麦田像水润的碧玉,直逼人的眼。每一棵麦子都吸足了土地的养分,鼓胀着身子往上长。麦地里有毛妮菜、蜜儿蒿,娘专挑贴近麦根的、花叶子的荠菜挖。经过一整个冬天雪水的滋润,荠菜的叶子肥大鲜嫩,不一会儿就挖了半篮子。把荠菜拿回家,洗净放在案板上一切,刀锋过处,汁液四溅。二月荠菜是摊煎饼的首选。面糊里打一个鸡蛋,撒上荠菜沫,搅匀,平底锅里刷一层油,面糊倒进去……终日和土地相依相伴的农人也许写不出“蓼茸蒿笋试春盘”的绝妙诗句,但一定能从荠菜煎饼的清香里尝出春天的味道。

  

千百年来,父天母地的乡邻们就这样一代一代遵循着二月二剃头发、炒黄豆、摊煎饼的习俗,用一种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祈愿、迎接春天的到来。经过一整个冬天的蛰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人们急于走出家门、安排一年的农事:整理仪容仪表,把身体养得棒棒的,毕竟,所有美好愿望的实现都是需身体力行打拼出来的。当农事和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雨水相遇,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有了一份独属于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浪漫。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