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欢迎您!

登录OA | 协同办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文化 > 党史故事

1935:生死攸关大转折——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主力胜利完成长征(四)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集团新闻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11-16 文字大小: |

(四)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到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县城东南的达维镇,与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师。6月18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兵力达到十多万人,士气高涨,战斗力大为增强。摆在党和红军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制定统一的红军发展的战略方针。

中共中央到达川西北地区后,发现这里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高山深谷,人口稀少,经济贫困,不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而在此以北的陕甘地区,地域宽阔,物产较丰富,又是帝国主义势力和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区,特别是邻近抗日斗争的前线华北。中共中央根据这种形势,主张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领导和推进全国抗日民主运动,但张国焘却主张红军向西退却到新疆、青海、西康等地,以为这样可以避开国民党军队的强大军事压力。为解决这个重大战略方针问题,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会上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周恩来、毛泽东等多数人关于北上的意见。张国焘也表示同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但张国焘却又提出南下四川、西康的方针,给两军会师后蒙上了阴影。

8月初,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8月21日,右路军踏上了穿过大草地的艰难征程。大草地环境险恶,荒无人烟,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出腐臭味的黑色淤泥潭,稍有不慎,踏进泥潭,就可能被吞没。红军指战员经过长途跋涉,体质十分虚弱,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饥寒交迫之中,很多红军战士在过草地时不幸牺牲。右路军走了6天6夜,才走出草地,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合。可是,张国焘提出种种借口,不愿北上,并要右路军南下。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迭部县俄界(今高吉)召开扩大会议,号召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团结在中央周围,同张国焘的错误倾向作斗争,促其北上。按照俄界会议决定,北上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俄界会议后,中共中央率领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一举突破川甘边界天险腊子口,打赢了突破敌人封锁进入甘南的关键一仗。越过岷山,于9月18日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这里,根据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获悉的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情况,毛泽东提出到陕北去。恰逢此时,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根据地,同当地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为迎接中共中央和红军陕甘支队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9月27日,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此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前往陕北,保卫和扩大根据地。会后,陕甘支队越过六盘山,于10月19日抵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今吴旗)。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历时一年的长途行军已经结束,今后的战略任务是保卫和扩大西北的根据地,领导全国革命斗争。在党中央领导下,红一方面军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几个省,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粉碎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长征。(待续)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