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欢迎您!

登录OA | 协同办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文化 > 党史故事

1930:星星之火可燎原——中国共产党在危机中的变革与新生(四)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集团新闻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8-26 文字大小: |

(四)

1930年5月至10月,国民党内部爆发中原大战。战争发生在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之间,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国民党军阀混战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起来,土地革命持续深入进行,红军规模扩大。在中原大战期间,红军共成立14个军,人数约10万,在10余个省建立了赣南、闽西、湘鄂赣、鄂豫皖等10多个根据地,革命力量日益壮大,让国民党统治集团深感不安。

5月中旬,党中央在上海召开全国红军代表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红军发展和建设的相关问题,统一了红军的编制和作战行动。会议对政治形势和红军的任务、战略、战术、编制作了讨论和决议,决定主要战区的红军合编成军团。按照会议决定和中央指示,各地红军普遍进行了整编,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军团等,加强了党的领导,红军整体实力提升,开始从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转变,为红军反“围剿”胜利做了前期准备。

在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从10月起便马不停蹄从全国抽调兵力,调集10万大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反革命“围剿”行动。12月,国民党军队长驱直入、分进合击进攻根据地,但因为战线过长,士气低迷。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毛泽东、朱德指挥4万人的红一方面军诱敌深入,将敌军先头部队诱至根据地中部,再将敌军分割为两群,各个击破,并擒获了国民党此次围剿行动前线总指挥国民党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在1931年1月3日,红军以少胜多,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这让毛泽东大为振奋,他专门赋诗一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将红军骁勇善战、士气高昂的战斗状态一一记录。这场战役是红军建立后战果最大的一次,红军成功实现从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转变。战争中“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战术成为了红军游击战术的精髓。

红军能够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依托于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采取科学的战略战术,灵活用兵;依托于党成功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积极实行土地政策,使得人民群众大力支持革命;也依托于红军实力增加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组织的赤卫队、游击队所提供的重要支援。

除了军事“围剿”,国民党当局还在统治区进行文化“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知识分子和文化团体与国民党统治集团开展了坚决的斗争。1930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会上鲁迅作为代表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讲话中表达了左联要服务工农大众,与旧社会和旧势力进行坚决持久斗争的决心。随后戏剧、美术等领域的左翼文化团体陆续成立,左翼文化团体联合起来又成立了左翼文化界总同盟。左翼文化工作者及其组织积极创办革命刊物,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创作文艺作品,宣传中国共产党,留下了《子夜》《义勇军进行曲》等大量优秀作品,团结了夏衍、郭沫若、瞿秋白、丁玲等先进的文艺界人士。他们用文学艺术作为武器,深入群众生活,把握时代脉搏,点燃革命热情,与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抗争。中国的现代文化进入了新时代。

1930年的中国共产党,在逆境中守护着革命的星星之火,以看似微弱的火光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行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坚持自我革命这个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面对错误思想和路线勇于刀刃向内,让党的事业重回正轨;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启了中国复兴的大门。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