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欢迎您!

登录OA | 协同办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文化 > 文学艺术

从苏轼反对司马光看对错

来源:自创 作者:衍南 发布时间:2020-11-07 文字大小: |

记住司马光,是从他小时候机智砸缸救人的故事开始的。如此急中生智的人在当上宰相掌握国家重器之时,竟显得泥古不化,对推行了十几年的王安石变法不管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皆全盘否定、彻底废除,实在让人费解。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军事实力明显提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然而由于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在一开始推行就阻力重重,虽历经16年,取得了一些成就,然在神宗驾崩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之后,母改子政,起用司马光出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罢除新法,一切回到变法之前。

苏轼一向敬重司马光的人品和学问,也感激他的提携。苏轼曾将自己十多年来对于两法利弊的深思熟虑和盘托出,希望司马光能有所吸取而不是全盘否定新法。司马光对苏轼的话不以为然,一意孤行,这种不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不考虑老百姓需要的行为让苏轼很是愤慨。

我不解的是司马光倾注心血修撰的《资治通鉴》,记载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怎么到自己身上就不能活学活用呢?

细想不过如下几点:一是阶级地位决定的,司马光代表着大地主大官僚阶层,自然维护的是这个阶层的利益。就像现在的米国,因新冠肺炎疫情逝去20多万人的性命,考虑的却是财团的利益。二是高高在上,没有走群众路线,没有走到群众中去。当年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退居洛阳,潜心修撰《资治通鉴》,十五年不问世事,自然不了解老百姓的疾苦,何谈放在心上。三是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纵然是写下皇皇巨著,留传后世的《资治通鉴》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写给他人看罢了。

反观苏轼,让人肃然起敬。当年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不止司马光,而是很多人,包括苏轼。在司马光辞官闭门修书时,苏轼被外放到地方任职。他走到百姓中间,苦百姓所苦,乐百姓所乐。遇水灾他指挥军民一起抗击洪水;面对疫情,他开设了我国第一所面向民众的官办医院;兴修水利,留下苏堤、三泉映月的美政。他体察民情,实事求是,他太了解百姓需要什么反对什么。尽管因为反对变法,他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可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从是否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在司马光启动恢复旧制时,他已经从一个反对变法者转变为免役法的坚定维护者。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苏轼从实践中认识到王安石变法的精神实质,看到了自己当初一味反对的偏颇和不成熟。可贵的是他敢于纠正错误思想,并为自己新的认识发声。然可悲的是,他的声音在那样的时代显得很微弱很不合群。可在历史的长河中,却似金石之音让人击节称赞。

一个封建士大夫能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老百姓利益出发这样的为政初衷让人敬仰。苏轼当年所渴望的,在今天已成为现实,生在华夏生在这样的时代何其幸哉。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