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只有高中学历,却发明了4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其中两项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的空白。他,没有任何职称,却带出了拥有50多名青工的技术团队,其中一半以上是大中专毕业生。他发明的109项技术革新项目在50多家煤矿、100多个工作面推广应用,每年创造效益数亿元。
他,只有高中学历,却发明了4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其中两项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的空白。
他,没有任何职称,却带出了拥有50多名青工的技术团队,其中一半以上是大中专毕业生。
他发明的109项技术革新项目在50多家煤矿、100多个工作面推广应用,每年创造效益数亿元。
2016年,他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十大杰出矿工”之一。
他是电火花里迸出的英雄,郑煤集团白坪煤业公司技术总管,人称“当代矿山爱迪生”,刘广坛。
立志:敢于挑战,用实践兑现30年的承诺
1986年,初入煤矿行业的刘广坛,还是郑煤集团一名普通的电工。一次意外,井下的采煤灯停了,大伙儿无论如何摆弄都找不到原因。最后,厂里只好从外队请来一位技术人员,人家几下就把问题解决了。从那时起,刘广坛便暗下决心:一定要牢牢掌握电工这门技术!
28本、30万字的笔记,浓缩着一代匠人的成长史。2005年之前,刘广坛几乎月月把一半工资拿来买有关材料,或用于做各种实验,潜心钻研。
一次次技术攻关成功解锁难题。30年后,刘广坛不仅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同时成为了行业里的佼佼者。他学以致用,一个个创新项目从他手中诞生
立功:潜心发明人称“当代矿山爱迪生”
8月15日下午,在郑煤集团以“刘广坛”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里,刘广坛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科研成果。
“这是本安型电源开关,外面买一个要3000多元。”刘广坛拿着一个手掌大小的设备介绍说,“其实,除去外壳,我制作的这个开关成本只要200多块钱。”据了解,刘广坛设计研发的这个本安型开关是广泛适用于煤矿井下的安全开关设备,如今他的设计已在全厂推广使用,收效颇好。
随着煤炭形势的下滑,郑煤集团逐渐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刘广坛无疑扛起了创新实践的大梁。他只有高中学历,却累计发明了4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其中一项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获得国家专利;他发明的109项技术革新项目在50多家煤矿、100多个工作面推广应用,每年创造效益数亿元。
每项发明成果的背后,都有辛酸和汗水。从设计到实验,从实验到验证,一项发明的周期短则三、四月,长达五、六年。“有时他甚至忘了吃饭,一顿晚饭给他热了好几次,看起来让人心疼。”刘广坛的妻子回忆说。
立德:劫贫济富文化育人
成了“发明家“的刘广坛,依旧平易近人。谁家要是有个困难事儿,他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一次,刘广坛喜获科研奖金5000元,放手心儿里还没暖热,就当场捐给了不幸患尿毒症的同事。工友们提起他,总把“老大哥”的昵称挂在嘴边。
在技术经验上,刘广坛诲人不倦,甘为人梯。 “除了正常工作期间的指导,下班后师父就在工作室里给大家上课,我去过很多次。”刘广坛的徒弟,现任电工组组长的张谢辉说。这个以刘广坛为“导师”的、不记名、全开放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如今,已成功举办培训班50多期,培训职工1600多人次。
(见习记者 谢娜娜 文/图)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