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欢迎您!

登录OA | 协同办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文化 > 文学艺术

母亲的“俗语”伴终生

来源:自创 作者:刘慧杰 发布时间:2020-11-30 文字大小: |

都说乡音难改、乡情难舍。我们越来越习惯“走出去”,挣脱从小熟悉的家乡,去探寻精彩的世界。然而激情散去,唯一改不了、舍不下的仍是那份源自于家的乡情,是越成长越入骨的家风。这些饱含着祖辈们生活辗转和过往变迁的习惯或阅历,经过岁月的打磨融入我们的骨血。这些最朴素的执念,充满了慈爱,温暖着我们的日子。

 ——题记

说家风,需从母亲谈起。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没上过学,也不识字,生活的磨砺让她显得瘦弱而沧桑。但她却非常的坚强、勤劳,尤其是对子女的做人、学习、成长教育比较重视。她不会讲大道理,但她常常会抓住有利时机给我们讲她的“俗语经典”,让我们去领会、去践行,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我们受益终生。

母亲教我们诚实。在我小的时候,因为家里小姑、小叔、姐姐他们上学,学生多,开销大,生活十分困难,做饭就在厨房门口垒个台儿,支上锅,用木柴、秸秆、干树叶烧火,我和姐姐常帮忙烧火,烧火时的烟味儿会把我们熏呛得泪流满面,母亲就会不失时机地说:“火性虚,人性实,做人处事也是一样,干啥事一是一、二是二,要诚信才能走遍天下。”母亲说得对。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我相信走正直诚实的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母亲教我们勤劳。母亲常给我们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勤人睡不着,懒人瞌睡多”。她总身体力行,给我们做好表率。不管是严冬酷暑,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家里、地里都收拾得妥妥当当,白天还要帮父亲经营着小本生意,晚上趁孩子们睡了赶快缝缝补补、大的改小、长的改短、再纳一会儿千层底,直到深夜。家里家外,她就这样从年头一直忙到年尾……母亲的勤劳、能干、坚强、能吃苦,在全村也是出了名的,邻居们有时会问母亲怎么那么大精力,不累吗?母亲会说:祖辈们就是这样做的,我们也不能落后。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精、气、神,所谓的家风的力量。耳濡目染,我们姐弟也都传承了母亲的优点,把勤劳作为基石,家风作为导向,在实现理想、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努力着、奋斗着。

母亲教我们实干。母亲常说:“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穷没根,富没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她教我们要学会吃苦,不怕吃亏,干活不能偷懒,不能拈轻怕重,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肯劳动、重实干,就不愁没饭吃、没钱花、没房住,就不愁过不上好日子。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姐弟三人学习不偷懒,干活不耍滑,都顺利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虽没有轰轰烈烈,但工作踏实肯干,生活平淡而幸福。

母亲教我们重学习。虽然生活困难,但在我们上学的问题上母亲的态度一直都很坚定。她常说:“我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就是再苦再穷,也要供养你们上学。”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人连饭都吃不饱、甚至吃盐都要向邻居借的情况下,爷爷也没放弃孩子们的学业,现在我们更没理由了。所以,她不听左邻右舍的劝阻,坚持供我们读书,不管生活再拮据、再困难、自己再劳累,但在学习上从不委屈我们。自己平时省吃俭用,从不多花一分钱,但对我们买学习用品非常大方,从不凑合,每次都是用手绢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一堆零钱小心翼翼地数给我们。记得我高考落榜的那个暑假,父亲在翻修房屋时不慎从房顶摔下,住进了医院。自此,医院、家里、地里及生意,所有的负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既然学业无成不如帮母亲减轻点负担,我就给家人说出了放弃复读的想法,父亲不忍看到母亲的辛苦,无奈答应了,而母亲却大发雷霆,且动手打了我,这也是我记事儿以来母亲第一次动手打孩子。后来她流着泪告诉我:自己千万不能放弃自己,只有好好读书才能不像她一样辛苦。

这就是我的母亲,以超常的辛劳和坚强让我们无虑地学习知识,用精打细算的习惯支撑着我们顺利完成学业。工作后,母亲仍不忘叮嘱要坚持学习知识、学习技术,让我们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母亲的“俗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时刻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成长、前行。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6-2021 zm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郑煤集团信息管理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1-20060044 豫ICP备12008426号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66号       电话:0371-87781116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备案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