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煤集团大平矿现有女工近500人。她们整日忙碌在各个岗位,仿佛是一朵朵流动的鲜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时时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处处演绎着别样的精彩,被男工亲切地称作“矿嫂、矿姐、矿妹”。正是由于她们的存在,才使得矿区变成了一个多彩的世界。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上最美的“花园”吧。
“黑牡丹”
筛选厂煤楼里,拣矸女工正整齐地站成一排(当然也有几个男工),全神贯注地搬动着大大小小的石块……旁边的胶带输送机隆隆作响,粉尘飞舞,但她们全然不顾,手上、脸上、身上全都布满了煤尘。这种情况见得多了,职工们都习惯上称她们为“黑牡丹”。由于长年工作在拣矸一线,她们原本娇嫩的双手都长满了厚厚的老茧,手掌也变得宽大有力起来。一年下来,她们不知要磨破多少双手套,手上曾磨出多少血泡。偶尔有个空闲,工友们就坐在一起歇息,有说有笑。这时男工友们就免不了要开个玩笑,说什么“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谈笑间,工作的压力一下子烟消云散,辛劳疲惫不翼而飞。杨慧丽在这里已经干了10多年了,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她说:“刚开始来这里还真不习惯,噪音大,煤尘大,活又重。后来才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不过,一班下来,我总是腰酸腿痛,浑身发软,一回家就是吃饭、睡觉,什么家务也干不成,只好委屈老公了。”
“黄菊花”
在矿区的道路边、广场上,随时都能看到身穿橙黄色工作衣的环卫工在忙碌着。远远望去,俨然是一朵朵盛开的菊花。一把笤帚、一个灰斗就是她们的全部家当。企业就是职工的家园,环境就是企业的门面。为了矿区环境更洁净,一年到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她们往来奔波,不知疲倦,做到腿勤、手勤、眼尖,一片树叶、一个烟头都逃不过她们的“火眼金睛”。有时,刚把树叶拢到一起,突然一阵风袭来,叶子又飘散一地。没办法,只好重新开始……早上很早就要出门,晚上很晚才会回家。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年40多岁的何丽霞一向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干起活来手脚麻利,严细认真,连续多年被矿上评为先进,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紫罗兰”
一贯身穿深蓝色工作的职工餐厅的服务员构成了矿区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蓝色象征高雅、富贵,这里的服务员们被矿工形象地比作“紫罗兰”。她们知道,餐厅就是企业的窗口,企业的形象,刷碗筷、擦桌子、拖地板、端饭菜,样样都得干好,干出个样子来。自己是搞服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恰到好处,绝不能影响职工的就餐情绪。真情服务、微笑服务、周到服务,这样,一班下来不知要跑多少个来回。偌大个餐厅总是被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让人身心愉悦。“都说煤矿是男人的世界,我们就是要在男人的世界里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后勤服务工作做好了,安全生产才会有保障。与井下矿工兄弟相比,我们的劳动强度小多了。”王丽的一句话道了姐妹们共同的心声。
“白莲花”
护士向来被人们称作“白衣天使”。在大平矿职工医院就活跃着这样一群“白衣天使”——她们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把真情洒满矿山,把大爱带给人间,被誉为高雅圣洁的“白莲花”。她们不分昼夜精心护理,悉心呵护着每一个病人,动作熟练,态度和善,小心谨慎,一丝不苟,因为她们谁都明白,医院是个特殊场所,说话要和气,动作要轻巧,服务要到位。送药、打针、叠被、按摩……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患者。每一句话都是那样地暖人心窝,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地轻柔得体,使患者有一种回家的感觉。热情周到的服务给前来就诊的患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患者深有感触地说:“说真的,看到她们甜甜的微笑,我的病情就好了一半。”杨晓霞、张晓蕾、马晓丽……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被患者所铭记,为人们所称颂。
版权所有: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大平煤矿
地址: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