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7岁的边旭是通风队的一名工程技术员。2008年参加工作至今,他始终坚守在“一通三防”最前沿,用青春和智慧为改革发展献计出力,用坚定和执着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谱写了一曲青春无悔的动人赞歌。
作为一名基层工程技术人员,面对井下现场各种不利因素和复杂条件,他常常感到知识单一、经验匮乏。为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安全生产,一有空,他就专心研读专业书籍,并虚心向他人请教,地质、通风、采掘和防突等凡与煤矿安全生产有关的知识无不涉猎,逐渐成为通风安全方面的技术骨干。
“创新就是技术员的生命。没有技术创新我们的人生将会是一片空白。”参加工作后不久,他发现,由于受井下巷道压力释放等外力因素影响,风门门框受压变形更换或新建风门门轴安装都需要人工钻眼,浪时费力,工作效率不高。为解决这一难题,经多方协调他及时推荐引进“便携式可反转气动打眼钻机”,并结合矿井实际对其进行了成功改造,从而简化了职工操作流程,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进入2013年以来,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该矿基层各区队相继设立技术工作室。有了新的工作平台,他更是如鱼得水,在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积极组织技术人员针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和“一通三防”等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累累硕果。其中,“井下大巷刷白喷雾机”最具代表性。近年来,随着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深入推进,对井下大巷墙面刷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他组织技术工作室人员,多次深入井下了解现场情况,并主动与老技术员交流沟通,甚至利用休息时间来查找相关资料。经过反复论证、调试和改进,不久成功研制出“井下大巷自动刷白喷雾机”,填补了集团公司的一项空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受到了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几乎天天都要深入井下,严格现场技术管理,狠抓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合理制定通风方案,积极为井下设施建造和局部通风设施、设备安装提供合理化建议。仅今年上半年,他就先后参与过21181底板抽放巷的通风系统调整、11205复采工作面系统调整回收、“大平煤矿关于大气压力、温度变化与瓦斯涌出的研究与分析”等重大工程项目,进一步优化了矿井通风系统,提高了瓦斯管理水平,夯实了安全工作基础。
无悔青春献矿山,旭日东升耀煤海。凭着一股昂扬的朝气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几年来,边旭立足本职,锐意创新,为实现矿井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和强化瓦斯管理立下了汗马功劳。难怪一提起他,职工们都说:“他工作热情高,创新意识强,如天边的一轮喷薄而出的太阳,让我们看到了矿山明天的希望!”
版权所有: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大平煤矿
地址: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